信息摘要:
国内多数游泳池采用加化学加药(加氯)的方式进行消毒,化学加药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率由消毒工艺CT值决定,CT值为消毒剂有效浓度C(即消毒剂余量,单位mg/L)与有效接触时间T(单位...
国内多数游泳池采用加化学加药(加氯)的方式进行消毒,化学加药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率由消毒工艺CT值决定,CT值为消毒剂有效浓度C(即消毒剂余量,单位mg/L)与有效接触时间T(单位min)的乘积,与微生物种类、消毒剂类型和有效浓度、水温和pH值等密切相关,CT值越高,灭活效率越高。
根据我国《游泳场所卫生规范》的相关规定,游泳池水质是否达标取决于余氯、尿素、pH值,以及大肠菌群的含量。其中,游泳池水中余氯含量的卫生标准为0.3-0.5mg/L。余氯的含量达标保证了游泳池水具有持续的消毒能力。余氯可抑制水中残存的细菌再次繁殖,还可以防止交叉感染。
根据《游泳池水质标准》CJ224-2016,pH值为7.2-7.8,浑浊度≤0.5NTU,大肠杆菌数为0/100mL,尿素值为≤3.5mg/L;
采用氯消毒时,游离性余氯为0.3-1.0mg/L;
采用臭氧消毒时,水面臭氧浓度≤0.2mg/m³;
采用水武仕waternics中压紫外线时,依据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,游泳池紫外线剂量浓度40mJ/cm2-60mJ/cm2。水武仕中压紫外线系统,紫外线剂量浓度为60mJ/cm2。